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艾灸治子宫肌瘤
2021-10-24中医文化 2697人已围观
简介艾灸治子宫肌瘤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神奇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
艾灸治子宫肌瘤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神奇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热瘀阻,这叫瘀,瘀久了也必虚。
子宫肌瘤,闭经其实就是虚和瘀,虚,无生化之源,瘀,堵住了,血出不来,长期的血瘀导致废血排不出来,再加上下焦湿热、痰瘀内阻附在子宫内膜壁上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子宫肌瘤。
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脏腑得不到滋养,药灸本是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小于三公分的子宫肌瘤其实就是血块,经常灸我们的神阙,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卵巢,一个疗程后子宫肌瘤完全消失,可见药灸的效果。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戳脚翻子拳名家吴斌楼
戳脚翻子拳名家吴斌楼: 吴学海、字斌楼,武林雅号"花鞭吴斌楼",著名的武术家。出生于1898年,1977年病逝,原籍河北省蠡县齐家庄人,自幼习武,从师武术名家魏赞魁(人称"魏铁腿")习武。吴斌楼先生不但拳术技艺精湛,而且武德高尚,在北京武术界是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精戳脚、翻子拳、地躺拳,并擅长软器械如:牛头镗、流星捶、九节鞭、虎尾鞭(杆子鞭),所以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花鞭吴斌楼"。 -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中国式摔跤运动是中华武术技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叫法如:掼跤、争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称摔跤。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 -
诗经【中华传统文化宝典】
诗经[shījīg]《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 -
峨眉派武术
峨眉派武术峨嵋武术是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的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包括“五花八叶”,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称为四小家。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