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三寸金莲 (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习俗)
2021-11-01民俗文化 42447人已围观
简介三寸金莲(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最早出现于宋代。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
三寸金莲 (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
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最早出现于宋代。 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古代的女孩一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趾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这种人为的伤残行为之所以能广为流行,是因为它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
缠足作为一种习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习俗的形成,如赛足会,就是女人们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小脚,以博得好评为荣。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
缠足,在历史上也曾被禁止过。清朝曾多次明令禁止,太平天国也曾颁布过类似法令。但直到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乡村的缠足之风才逐渐被废除。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双被称为解放脚或半裹脚的妇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莲已几乎不见了。缠足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三寸金莲缠足违背了正常的人体的生理,为什么中国古代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由于脚小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就如同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操带。而实际上,除了少数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数小脚女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们付出的艰辛,要远远超过一个天足的女人。也有人说缠足是为了使女人在行走时必须绷紧大腿根部的肌肉,于是保持阴道的紧窄,从而让男人获得更大性快感。三寸金莲裹脚的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缠足开始于北宋中后期,兴起于南宋。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有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古代文化诠释讲到三寸金莲,人们不禁要问,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窅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窅娘的脚。
对此,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至于三寸金莲的三寸有极言其小的含义。其实并非一定要小到三寸。考缠足起于五代时期(公元960年前后),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这期间不知更换了多少朝代,各个时期的度量衡也不尽相同,如果说一定要,那么,要哪个朝代的三寸就成了大问题。缠足是纯粹的民间行为,它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并没有严格的尺度。足的大小观念在女性群体中的比较中产生,当然有愈缠愈小的趋势,以至于有小于三寸的小脚,但这绝不是主流,因为这样的小脚几乎是不能走路的,可以说这是一双废脚。所以是不足为训的。当时公认的标准是:脚缠得小而又能走路方为美足,这样的小脚一般在三至四寸之间(10-13.2cm)。
现代还有人把三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金莲,把四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银莲,五寸左右的小脚称作铁莲,这实在是毫无根据的杜撰,而且甚属滑稽,与正统的缠足民俗相去甚远。事实上,一个女子,只要双足缠成尖形并且四趾弯向足底,就一律称之为金莲,至于金莲的大小则另有别论,这才是缠足民俗的本原含义。 (本文图片由著名摄影师黄恒日提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华夏中医宝典-之中药学一
华夏宝典之中药品种众多,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例如紫苏可以治疗感冒,大黄可以治疗便秘,蒲公英可以治疗热疗、疗疮,黄芪可以治疗气虚……,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草药来治疗,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特有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疾病有寒性、热性的区别,药性也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药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区别;疾病发生部位在各个脏腑经络不同,药性也有归入某经的区分等等。 -
武夷大红袍功效作用
武夷大红袍功效作用功效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 -
艾灸理疗治胃溃疡
艾灸理疗治胃溃疡胃脘痛是指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症是由于胃酸以及胃和十二指肠内部制造的保护性黏液失衡所致,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情志不舒畅,肝气横逆犯胃,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节,食滞内生热,饥饱失常,脾胃虚弱,或外感寒邪犯胃都可以导致胃脘痛。胃脘痛病症以剑突下疼痛为主,胃溃疡多为餐后上腹正中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上腹部偏右痛,肝气犯胃见胃脘痛,两肋涨闷,嗳气吐酸,肝火耗伤胃阴,入食易痛,口干苦,吞酸、便秘,寒邪犯胃胃脘痛,畏寒喜暖 -
中药药性大全【中华养生宝典】
中药药性大全【中华养生宝典】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荣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