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福州开元寺
2019-11-20地理文化 3260人已围观
简介福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是福建省现存较古老的寺院,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此寺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寺额“开元寺”三字,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险劲,结体紧密,今尚存。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其范围按现在的地名来说,东起井大路,西至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跨龙山与芝山,当年约占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会昌五年(845年),整饬天下佛寺,一州只准保留一寺,当时开元寺在福州规模最大,得以保存。福州开元寺,始建于梁太清三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是福建省现存较古老的寺院, 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此寺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寺额“开元寺”三字,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险劲,结体紧密,今尚存。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其范围按现在的地名来说,东起井大路,西至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跨龙山与芝山,当年约占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会昌五年(845年),整饬天下佛寺,一州只准保留一寺,当时开元寺在福州规模最大,得以保存。
福州开元寺,始建于梁太清三年,距今近1500年历史。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著名道场。曾为皇家寺院、宗庙。历史上的范围,东起现井大路,西至现尚宾路,南达现三牧坊,北抵现龙山巷。为福建省与福州市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天台宗祖师圆珍大师、印度密宗高僧般若怛罗大师于唐代入华修学之地。闽王王审知、王鏻父子极力护持之古刹。宋代刊刻佛教经典大工程--《毗卢大藏经》全藏。近代创办全国第一家规模较大的佛教医院。
现存文物: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阿弥陀佛,佛身高5.96米、宽4米、重10万斤以上;宋代七层石塔;宋代石槽;明式阁楼;清代殿堂。
现有建筑:外山门、内山门、药师殿(灵源阁)、铁佛殿、毗卢藏经阁、观音阁、四面佛阁、明旸法师图书馆、宝松和尚纪念楼、提润和尚纪念楼、108罗汉堂、观音苑、禅悦斋、僧寮。
办有佛教老年安养院,免费安置赡养贫困老人数十位。以秘方配制的佛教中草药救死扶伤。创办了社科类的福建省佛教文化研究所,该寺方丈为释本性法师。
寺内建筑
铁佛宝殿
铁佛殿内有铁佛一尊,称“阿弥陀佛”,叠掌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外披泥贴,法相庄严。铁佛高5.3公尺,头部实心,身躯空心,人立其肩上,伸手摸不到头顶,估计重量达十万斤以上。清乾隆时陈云程《闽中摭闻》载,铁佛殿前柱子两侧刻有明末举人曾异所撰楹联:“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
铁佛的铁造年代,不见记载,人们多误认为是后唐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其实王审知所铸的是辟支佛一组共三尊)。清初“海外散人”所写《榕城纪闻》中有一则曰:“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之前。
开元寺铁佛是福建省最大的铁佛,据考证,铁佛是以蜡铸法浇铸,这在当时十分不容易,为研究我国古代冶炼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实物资料,它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智。1961年,铁佛列为市级保护文物,现仍完整保存。1980年,重修了铁佛殿。
灵源尊阁
在开元寺灵源背面东边的小阁中,立着一尊空海铜像。
只见大师身着布衣,左手握禅仗,左手拿念珠,脚登草鞋,背负草帽,双目平视,一副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的神态。铜像通高3.5米,其中身高2.8米,重1.3吨,是日本真言宗信徒出资委托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所属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的。1993年,日本“日中友好空海像建立奉赞团”一行一百二十多人,专程前来开元寺参加空海铜像的安位典礼。
宝松禅师纪念堂
寺内的宝松禅师纪念堂建于1992年,纪念1946年重建铁佛殿以及创办佛教医院、佛学图书馆的宝松和尚。
住持监院
释本性大法师,祖籍福建霞浦,剃度于江苏常熟兴福寺,受戒于广东韶关南华寺。先后就学于霞浦三沙中学、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北京中国佛学院、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进修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嗣法于上圆下瑛大师的入室弟子上明下暘长老,为汉传佛教禅门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开元寺方丈等教内职务,兼任福建省政协常务委员、福建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
曾应邀出访亚、欧、美、大洋等四大洲的近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或讲学或参加宗教会议或参加宗教活动。已出版专著:开示录《如何安心》、行脚记《孤僧万里行》、中译英的《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佛学论文集《佛教的基本观点》。
释本性大法师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已志,誓以佛心纠正人心,以佛道辅正世道。志于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建寺安僧、慈善公益。愿生消灾延寿药师佛之东方琉璃净土,誓随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弘法荣佛、济世度众。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树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炒山栀 焦山栀 黑山栀 生山栀。 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俞景耀/提供文章。 -
中国豆腐
中国豆腐它可以是宴席珍肴,却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豆腐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经过日久天长的代代流传,加之各个地区不同水土条件的造就,豆腐已有了千百种吃法,无论你是何种口味,在中国,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豆腐吃法……《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评价豆腐:在蛋白质的世界里,在提供蛋白质上,大豆食品是一种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这相当完美。国人用一块小小的豆腐,却能做出酸甜苦辣不同味道! -
骨碎补[草本中药材]
骨碎补[草本中药材] 骨碎补,草本中药名、药用:水龙骨科常绿草本植物槲蕨的根茎,主要用根及根茎。性味与归经:苦,温。归肾、心、肝经。 功能和应用: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与用量:常用量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本品用酒浸汁,外搽可治秃发。 -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