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唐诗的分期与诗人雅称
2021-10-23民俗文化 3604人已围观
简介唐诗的分期与诗人雅称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
唐诗的分期与诗人雅称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诗人的称号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雄-岑参
七律圣手--李商隐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马齿苋的药用食疗秘法
马齿苋的药用食疗秘法马齿苋又名五行草,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又中草药的中医宝典之称。夏秋之季,用它治疗的病症有:糖尿病,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 【食疗功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杀虫杀菌、利水去湿、通淋、凉血止血、除尘杀菌。主治疖、痈、恶疮、肺痈、肠痈、丹毒、乳腺炎、急性肠炎、热痢脓血、痔疮出血、淋症、便血、血淋、崩漏、产后子宫出血发热者、肾炎、 -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处方用名: 夏枯草 夏枯花。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俞景耀/提供文章。 -
西河柳 [灌木植物中药名]
西河柳 [灌木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中药学之灌木植物--发散风热药,桂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物怪柳的嫩枝及叶片。 处方用名: 西河柳。 别名: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柽柳、观音柳、红筋条。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心、肺、胃经。 功效:发表散风,解毒,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 -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白塔寺,也称定光塔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西麓的宫殿式建筑。白塔不仅是福州的重要历史遗迹,还与乌塔、于山、屏山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标志。 白塔寺历经修缮,现已恢复清代风貌,成为宣传佛教文化的活动场所,虽限制游人登塔,但仍全面开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发现:1963年整治塔周环境时,发现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内容有海国神话、狮子、牡丹等,现竖立于原地。福州白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是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