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茶道与艺术
2019-11-20茶道文化 1485人已围观
简介茶道与艺术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
茶道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
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
茶文化散文
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名。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茶道书法
著名的茶帖有:
唐怀素《苦笋帖》
宋苏轼 啜茶帖
宋《季常帖》《新岁展庆帖》
宋蔡襄《精茶帖》 、《天际乌云帖》
宋米芾《笤溪帖》
宋赵令畴《赐茶帖》
清金农《玉川子嗜茶帖》
茶画作品
著名的茶画: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元赵元《陆羽品茶图》
元赵孟頫《斗茶图》、《茶榜》
元倪云林《龙门茶屋图》
元颜辉《煮茶图》
元胡廷 《松下烹茶图》
元钱选《卢同煮茶图》、《品茶图》
明丁云鹏《玉川烹茶图》,
明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明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惠山茶会图》 描绘文征明和几位诗友在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无锡惠山泉品茗。二人在茶亭泉井边席地而坐,文征明展卷颂诗,友人在聆听;古松下一茶童备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着各种茶具。中国文人至爱的高山、流泉、古松、友谊,尽在以茶会友中。
明唐寅《事茗图》、《卢同煎煮茶》
清胡锡圭《洗砚烹茶图卷》
清高凤翰《天池试茶图》
清高翔《煎茶图》
著名茶学专著
唐陆羽的《茶经》
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唐苏廙的《十六汤品》
宋蔡襄的《茶录》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宋熊蕃 的《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审安的《茶具图赞》
明朱权的《茶谱》
明顾元庆的《茶谱》
明屠隆的《茶说》
明许次纾的《茶疏》
明程用宾的《茶录》
明冯时可 的《茶录》
明闻龙的的《茶笺》
明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
明 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
清刘源长的《茶史》
清余怀的《茶史补》
清冒襄的《岕茶汇钞》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据福州史志专家林伟功先生考证并经权威部门确认,“刚柔流”的创立者东恩纳宽量在清朝光绪年间,曾到福州拜鸣鹤拳宗师谢如如为师,学艺三年,返日后将鸣鹤拳的拳法加以创新发展,创立了空手道最大流派“刚柔流”。日本武术界近年来曾多次组团来榕寻根认祖,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据有关资料和民间调查表明,这种渊源关系还可追溯到更早。福州鸣鹤拳的创立者谢如如曾师从罗汉拳名师“盘屿八”——林达崇,后来他又观察鹤的活动姿势,从中得到启发而创立鸣鹤拳。鹤拳是南拳百花中的一枝 -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制作特点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制作过程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 -
茉莉花茶【世界名茶】
茉莉花茶【世界名茶】茉莉花茶(JasmieTea),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应用茶叶吸收茉莉花香而制成的茶品的特殊工艺,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茉莉花茶在清朝时被列为贡品,有150多年历史。福州茉莉花茶源于汉,中医的创新促进福州茉莉花茶诞生,宋朝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 -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团圆节,因节日之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远在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