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2019-11-20茶道文化 2687人已围观
简介茉莉花茶历史发展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1856年至1886年,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
1866年5月30日,英国快速帆船“羚羊”号与“塔平”号等5艘帆船同时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展一场福州到英国的茶叶运输竞赛,用99天时间到达英国的里程。“塔平”号仅以早到20分钟而赢得胜利,福州到欧洲的距离从270天缩短到100天,使新鲜优质的中国茶叶到欧洲成为可能。
1866年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
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埠昌茶厂,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1884年马江海战后,福州港提高茶叶税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于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间到达英国的福州茶叶质量低劣,与之前英国人不愿意喝的印度红茶相比缺乏优势,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红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种如茉莉花和乌龙茶仍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出现大量其它品类茶种,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和茶叶价格的恶性竞争,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当时的5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三四十家。日前,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曾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成为唯一获国际茶业界公认的“世界名茶”。福州茉莉花茶已成为我国唯一具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三个地理标志的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种植和茶文化系统也进入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物质遗产。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俞景耀针灸【中医】
俞景耀针灸【中医】 仁心妙手筑梦中医针灸术!他将古传针灸术、武术、内功、点穴和一指禅推拿、正骨整脊、武术运动康复等各流派的精华融为一体;他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经筋理论为指导,“天人合一”之道为法则,经临床实践创立了独具特效的“俞氏自然平衡疗法”。他从业三十年,治愈了八万多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治愈了二万多例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一万多例颈椎病病人……他于福州有了直接服务社会群众的景耀中医工作室。华夏宝典/编辑部 -
福州市武术协会
福州市武术协会福州市武术协会是在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协会在福州市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全市武术家和武术工作者自愿结成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组织,并为福州市体育总会及福建省武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旨在团结及组织全市武术家和武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努力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人民体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及社会道德风尚,加强本协会与国际间的武术文化交流。 1983年福州武术协会成立以来,时任福州市武术馆名誉馆长万籁声、馆长陈依九、副馆 -
肉豆蔲[草本中药名称]
肉豆蔲[草本中药名称] 肉豆蔻[草本植物成熟果仁],英文名:Myristicae Semen。 别名:肉豆叩、肉果、玉果、顶头肉、迦拘勒。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大肠经、胃经、脾经。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行气止痛、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豆科落叶藤本植物粉葛的根。华夏宝典之发散风热中药,藤本植物、豆科粉葛的根部用药。 处方用名: 粉葛根 煨葛根。 性味与归经: 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 解表、透疹、生津、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药须知: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