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黄河水力资源与应用
2021-10-23地理文化 1901人已围观
简介黄河水力资源与应用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时,根据干流落差4368米,计算得黄河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10万千瓦。龙羊峡以下至人海口,共布置了46座梯级,利用落
黄河水力资源与应用
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时,根据干流落差4368米,计算得黄河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10万千瓦。龙羊峡以下至人海口,共布置了46座梯级,利用落差2112米,总装机容量215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48亿千瓦时。
1979年全国水力资源普查结果:黄河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054.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552亿千瓦时,占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9221.8亿千瓦时的6%。73.3%的水力资源分布在黄河干流上,其中集中分布在玛曲至青铜峡和河口镇至花园口两个河段,分别占干流的53.9%和32.1%。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共1078.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44.5亿千瓦时,其中水力资源蕴藏量大于1万千瓦的支流共140条,大于50万千瓦的支流仅有洮河、湟水、渭河3条,其他支流蕴藏量大多小于10万千瓦,开发条件亦较差。
全流域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大于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共100座,总装机容量2727.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37.2亿千瓦时,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6.1%,在全国7大江河中居第二位。
黄河水利应用(灌溉工程)
内蒙古黄河灌区,是中国著名的大灌区之一。其范围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东至呼和浩特市东郊,北界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南倚鄂尔多斯台地,包括河套、土默川、黄河南岸灌区。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3市的19个旗(县、区)。土地总面积2891万亩,现有耕地1878万亩,灌溉面积936万亩,农业人口201万,人均耕地9.3亩,其中水地4.7亩。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宁夏主要粮棉油产区,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灌区涉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石嘴山市及中卫县、中宁县、吴忠市、灵武市等4个县(市)的引黄灌溉部分,计12个县(市)和20多个国营农、林、牧场。
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南至晋中地区介休县洪相村,长约140km,东西宽约20km,西以太(太原)汾(汾阳)公路和磁窑河为界,东以太(太原)三(三门峡)公路和南同蒲铁路为界。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12个县(市、区)共56个受益乡(镇)的488个村,全灌区控制土地面积205.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8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49.55万亩,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
引沁灌区,南依黄河,北靠太行山南麓,涉及济源市、孟州市、洛阳市吉利区的l5个乡滇,345个行政村,人口42万,耕地56.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瓜菜、水果等。灌区始建于1965年,l968年初具规模,l969年6月通水灌溉。现有总于渠1条,干渠15条,总干加支渠16条,支渠l38条,中小型水库37座,蓄水池200个,提灌站156座,机井676眼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
河南引黄灌区,范围涉及三门峡、洛阳、郑州、新乡、安阳、开封、濮阳、商丘9个省辖市,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有大、中型引黄灌区27个,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4个,10万亩—30万亩的中型灌区8个,1万亩—10万亩的灌区5个,总计设计灌溉面积206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9.1%。河南引黄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2064万亩,而有效灌溉面积仅为918万亩,占设计面积不足45%,实际灌溉面积还不足30%,灌区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中低产田。
位山引黄灌区,是中国6个特大型灌区之一,规模宏大,作用重要。自1958年腰斩黄河,兴建位山枢纽工程开始,40多年间,经过了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1981~1983年引黄济津,1993~1995年引黄入卫工程建设,1998~2000年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历尽曲折,不断完善,现有设计引水流量240立方米每秒的位山引黄渠首,东、西两条输沙渠,两个沉沙区和三条干渠,分干渠53条,支渠385条,总长度3335公里,各类水工建筑物5000座,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控制8个县(市区)大部分区域。
小浪底水库,北岸灌区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利用小浪底水库优良的水质、充沛的水量,使洛阳、焦作、济源三市供水条件得到改善,为城乡工矿企业、城市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供水,改善引沁灌区、广利灌区的水量不足、解决山岭区人畜饮水困难,替代灌区内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北岸灌区涉及济源、沁阳、孟州和吉利三市一区,18个乡镇、476个自然村、设计灌溉面积68.87万亩,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引水洞底高程223米,属于大(Ⅲ)型灌区。

黄河经济文化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杨家枪现有传承入
杨家枪现有传承入:一、杨家枪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寺庄乡传入杨家枪谱的49代传人——63岁的关顾身。二、杨家枪的另一支传承人--在四川绵阳梓潼县“杨门”37代传人杨开华,而且继承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三、成都市石人东路1号居民小区内,杨家将第37代后人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的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 -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 -
升麻[草本植物中药名]
升麻[草本植物中药名] 华夏宝典之中医学中之解表药,药用: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升麻或关升麻的根茎。 处方用名: 升麻 绿升麻 炙升麻。 性味与归经: 甘、辛,微寒。入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临床应用: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一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有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
中国茶的种类
中国茶的种类中华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福建的茉莉花茶、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绿茶——炒青-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烘青-闽、浙烘青。 晒青-滇青、川青。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