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千八攒除疾道功
2019-11-20武术文化 5621人已围观
简介千八攒除疾道功(道家秘传小八段锦)千八攒除疾道功,亦称小八段锦、但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有抻筋拔骨之意,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
千八攒除疾道功(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千八攒除疾道功,亦称小八段锦、但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有抻筋拔骨之意,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除”。
据万籁声先生所述: 道家千八攒除疾功法是万籁声先生于二十年代得自北京白云观隐士王显斋。该功法以“天人合一”的道家理论为依据,以人体为一小周天,暗合天地、宇宙之星相,以日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动作。其动作简单,但蕴涵至深,运动柔和,流畅,连续不断。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无极起式,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混元收式。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再到收式。
详解动作如下:
一、无极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由起式用掌向左直出,成捶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即名右白虎)。
五、后玄武式,由起式先左拳开掌向后平出,自下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但步不动,只身拧。
六、转辘轳式,由起式左拳开掌向前平出,再返回成轮状覆下,可达左足尖。如上起向左与左腿成直角抓拳归原处,右手亦如之(膝不可屈)。
七、龙虎相交式,由起式两拳向前开掌,掌背向外拂之,则两掌心向上托起翻转成上式交叉之, 再收回归原。
八、混元收式,由起式双拳成掌向下覆压之,意存丹田,静雅如恒。若无事然,即为收式。
练习本功在未收式前,欲多习之,即自前朱雀式起,反复习之,不用托日月式矣。在初练时,应根据功法及时修正动作,保持姿势准确,以免积久成弊。另外,可以配合呼吸、眼神以增强功法效果。凡动作开时吸气,动作合时呼气,眼神跟随运动轨迹。应全神贯注,心无旁骛,除两手托日月式目光落于掌心外,余皆将目光落于指尖。调和气息益静益匀,动作益舒益缓,此乃要点须切切体会。这样习久了若收功时觉得浑身温暖怡适,元气踊跃,则可证明自身动作没有太大偏差,功法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觉身体轻快,睡眠也有所改善,至此将它当成一门必修课。练完之后感觉非常舒爽,浑身绵软,而且气感也逐渐增强。不过我要提醒的是此功动作之简洁同它的功效之灵验反差太大了,所以猎奇的朋友或许要失望了。大道至简,倘若信之不笃,习练须持之以恒。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与技击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与技击梅惠志先生不仅是散手运动的推广人,也是将传统武术同现代搏击结合大胆的尝试者。他同他的学生曾多次同传统武术进行过交手比试,对传统武术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80年代初,在北京什刹海有一批武术的拓荒者,为散手运动的普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群人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誉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养下,北京涌现出像张新正、杜振高、杨广军、张力华、特学刚、李瑞东等几代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梅惠志是北京市散打运动的创办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国际式摔跤 -
昆仑派武术的拳种与器械
昆仑派武术的拳种与器械昆仑派武术在拳术方面有许多独有的拳种: 弹腿:回族拳术之一。因其发腿迅速,有如弹丸射出而得名。弹腿盛行于清代中后期。源于陕西的西安、渭南等地,后流传于宁夏,并改称“踏脚”。清末民初,一些回族拳师赴上海以授拳谋生,弹腿开始流传于上海。1919年,武术家吴志青在上海创办中华武术会,并聘请一些著名的回族武术家教授弹腿拳术。回族武术家王子平(1881―1973)曾在20世纪20年代用弹腿拳术击败俄、英、德等国大力士,使弹腿拳术名震中外。吴志青曾著有《教门弹腿图说》一书。 -
壳子棍【甘肃省非遗】
壳子棍【西北棍术】 高世定,男, 1940年出生,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高家屲人,秦安壳子棍第八代传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壳子棍传承人。脸上有麻点,与人比棍时,棍法准、快、灵、狠(西北方言“吔子麻”),敢下手,干脆麻利,人称“麻世定”。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是中华武术最精粹的概述,在西北棍术中的壳子棍可谓独树一帜,它朴实无华,内敛凝重,变化多端,实战效果堪称一绝。是流传于甘肃省秦安县高家屲一代的传统武术的独门棍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
麻黄汤[发汗解表方剂]
麻黄汤[发汗解表方剂]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临床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华夏宝典】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