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邓铁涛【国医大师】
2023-10-19中医文化 1087人已围观
简介邓铁涛【国医大师】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2009年7月1日,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邓铁涛【国医大师】
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2009年7月1日,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邓老于1932年-1937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历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科委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家庭医生在线专家顾问等职。2019年1月10日上午6时06分驾鹤归西,享年104岁。
邓铁涛从事中医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60多年,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以中医脾胃学说论治临床各系统病证。1985年研制成功的中成药“五灵止痛散”获广州市科技成果四等奖,技术转让费5万元全部贡献给中国中医药学会振兴中医基金会。1991年,邓铁涛教授主持的课题《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学界不易获得的奖励级别。“非典”时期,邓铁涛教授较早发表论着《论中医诊治“非典”》,为中医药防治SARS提供技术指导,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命为抗“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非典’特殊贡献奖”。近年来邓老以90多岁高龄,仍不断探索临床新领域,与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合作,开展围心脏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大大提高了心脏病人对手术的适应能力,促进术后的康复。邓铁涛教授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对中医理论有较高造诣,先后对五脏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痰痰相关学说、伤寒与温病之关系、中医诊法与辨证、中医教育思想、中药新药开发、医史文献研究、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点,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凝聚了对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认识。他认为,中医五行学说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五行学说的核心是五脏相关,但是中医脏腑学说的发展,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五行学说,因此他提出,现代应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换妆与质变。邓铁涛教授亦一直以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其临床,取得了显着成效。邓老是传统中医的泰斗,一生中医技术堪称中医的教科书,华夏中医宝典!
主要荣誉
1962年、1979年两次获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3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6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1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8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治未病”工作顾问。
2009年7月,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9年9月,邓铁涛被追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青城武术功法
青城武术功法青城功法虽采南派阴阳双修法,但仅限于上乘双修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千里神交,万里心通”。相传青城丈人说:“采补之道,非房中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则我命亦不不坏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引自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这种双修法实际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 -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黄河是由许多个湖盆水系演变而成的,到目前为止残留下来的湖泊较大的只有3个,它们是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下游的东平湖。一、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为构造湖,是由古代的大湖盆演变而成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国内海拔较高的淡水湖。二、东平湖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有的一个天然湖泊,地处山东梁山、东平和平阴三县交界处,北临黄河,东依群山,东有大汶河来汇,西有京杭运河傍湖直接入黄。 黄河地貌特征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 -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与功德。香作为重要的供养具与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在《苏悉地羯罗经》中论述了以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香在本经中被列为五种供养之一。烧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养,与阏伽、涂香、华鬘、灯明、饮食等合为六种供养。于禅林中,称烧香为拈香,或炷香。在法会中持香盒者,称为烧香侍者。《大日经》卷八中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上的树王开敷时,香 -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Shè)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在杭州、千岛湖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