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桂枝[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6-18中医文化 707人已围观
简介桂枝[草本植物中药名] 桂枝【药用】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处方用名:桂枝 川桂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 寒、发热恶寒,不论无汗、有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 身不出汗,配麻黄同 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调和营卫作用。[华夏宝典/编辑部]
桂枝[草本植物中药名]
桂枝【药用】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处方用名:桂枝 川桂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 寒、发热恶寒,不论无汗、有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 身不出汗,配麻黄同 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调和营卫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及经闭腹痛、痛经等症﹣﹣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 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用;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 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咳喘,以及小便不利等症﹣﹣桂枝性温, 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 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 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此外,桂枝又能助心阳,在临床上常配甘草以治心悸,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以治心阳不振所致的胸痹心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 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症。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以及胎死腹中。
现代研究报道:成分:桂枝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和桂皮油。药理: 桂枝能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有发汗解热作用;又能促进唾液及胃 液分泌,帮助消化,故有健胃作用。尚有强心作用。此外还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故能缓解腹痛。
桂枝的乙醇浸出液在体外可抑制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属。桂枝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显著的抗菌 作用。
按语: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开苦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 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煦,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恶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调和营卫,发表散寒。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华夏宝典/编辑部]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211.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 -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rézhīchū xìgběshà xìgxiāgjì xíxiāgyuǎ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 -
福州粽情端午【世界非遗节日】
福州粽情端午【世界非遗节日】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也是 -
昆仑派
昆仑派(中华武术门派)昆仑派武术:是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是中华武术著名流派。昆仑派也是明末兴起的道教分支,其所在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昆仑山。昆仑山连绵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昆仑派为八大门派之一。世间所传昆仑派多为误传,事实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