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8-04中医文化 933人已围观
简介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一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疡有一定疗效。[俞景耀医生/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使用注意: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方剂举例: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现代研究报道:
成分:牛蒡子含牛蒡试、脂肪油、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 A、B1 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硬脂酸的甘油酯等。
药理: 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尚有利尿解热作用。
按语: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外感风热或发麻疹时,须与薄荷等发散药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炸腮肿痛,疮疡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子长于清热解毒,薄荷则长于解表发汗。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疸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炮制方法:
采收后将果序摊开曝晒,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实种子,除净杂质晒至全干。
生理特性: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个,淡黄白色,富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颇强。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古籍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马伽术【以色列格斗术】
马伽术【以色列格斗术】马伽术又称以色列格斗术(KRAV MAGA),海外武术之一种,也是海外军警极为盛行的防身格斗术,马伽术别名:马加术、玛迦术、玛加术等。它是以色列发展创立的特种军用格斗技术。马伽术是在以色列国防军及军事、执法部门人员的必修格斗术,也是美国FBI必修课,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世界各地军警部门。它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个人防身自卫,在遇到他人侵害时马伽术练习者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防御。 -
峨眉派武术
峨眉派武术峨嵋武术是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的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包括“五花八叶”,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称为四小家。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 -
唐诗派别
唐诗派别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 -
西施壶
西施壶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