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木贼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11-14中医文化 979人已围观
简介木贼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中药、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木贼的全草。 处方用名:木贼草。 别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 【性味与归经】 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风散热、解肌、退翳膜。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等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等。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
木贼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中药、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木贼的全草。
处方用名:木贼草。 别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
【性味与归经】 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风散热、解肌、退翳膜。
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等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等。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术、夏枯草、防风等配伍,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谷精草等同用。俞景耀医师/提供
木贼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本品虽有发汗之功,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泪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此外本品又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可用于黄疸、泄泻及石淋等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神消散《证治准绳》:木贼、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术、蛇蜕、黄芩,治目赤翳障。
现代试验报道:成分:本品含有机结合的硅酸、碱、二甲砜、木贼酸、糖、鞣质及树脂等。
药理:本品所含的硅酸盐和鞣质有收敛作用,从而对于接触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
主治范围: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
常规用量:3-9g。
临床使用注意:气血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洗净,稍润,剪去根部,切段,晾干。
生理特性:
是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呈长管状,中空有节,不分枝。长30~60厘米,直径约5毫米,每节长3~6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多数纵枝,顺直排列,其上密生细刺,触之有粗糙感。节处有筒状深棕色的鳞叶。易自节处拔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内有灰白色或浅绿色的薄瓤。生于路旁、山坡草丛、溪边、池沼边等地,夏秋二季采割。
主要产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相关文献论述:
1.《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2.《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3.《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芋饺[福建风味小吃]
芋饺[福建风味小吃]芋饺是福建地区的风味小吃,也是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传统的汉族面食。不选用芋头而用芋子,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粘性。做成后,芋饺肉馅非常鲜美,芋饺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芋饺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福建沙县与新昌人吃芋饺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成为当地人的佐餐食品。据说,芋饺是南迁的北方人发明的。他们因地制宜,将当地的特产芋子和蕃薯,用北方人包饺子的做法和吃法,创造性地发明了这个小吃。单独吃芋子和蕃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中国传统祭祖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之一,是郊外踏青春游和外出祭祖的好时节。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在古人的认知里,人死之后是不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肉体,但是人的灵魂是不破不灭的。所以无论是关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各类传说,在一些古书上里面看到老人说:今年是“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呢? -
福州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金山寺是福州闽江上的著名景点,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仓山区洪塘镇洪塘大桥江心,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金山四周水流汹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势,俗传它能“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塔前有观音阁, -
中医经方治“五积”
中医治“五积”: 现代生活中熬夜、冷饮、农药残留食品、湿浊等等“瘀积”是百病源泉。很多疾病都不是一发而就的,是你身体里长期积累的毒素,慢慢从一些小的不适症状,变成重大疾病。所谓“五积”就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这5种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毒素堆积。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