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程莘农【国医大师】
2025-02-23中医文化 2707人已围观
简介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

中医人物生平
民国十年(1921年8月24日),程莘农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父亲程序生为清朝末期科举秀才。在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为他讲授《四书》、《五经》的含义和哲理,同时还让他练习书法。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学书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拜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为师。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独立挂牌行医。加入中医师工会为会员,并任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
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职于淮阴仁慈医院。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程莘农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1949—1954年,在清江市中医研究组工作。1953年,清江中西医进修班结业。
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进修班深造,得到孙晏如、李春熙在针灸方面的指导。1956年毕业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留校,任针灸教研组组长。
1957年程莘农服从中国国家需要,又调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针灸教学和科研;同时兼任该校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攻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三叉神经痛等病。
1975年北京中医学院并入中医研究院后,转调中医研究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等。
1976年程莘农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0年2月,程莘农当选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
1993年,被中国国家科委聘为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5年5月9日上午9时,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4岁。
中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程莘农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针灸的文献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重点放在了经络问题上。他在262医院的协作下,共同完成的“体表循行81例研究”为中国早期经络研究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程莘农多次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其中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学术观点上,以《灵》《素》《难经》为主,反对玄学,提倡务实创新,对针刺“三才法”的改进颇有新见。许多学术观点、方法,诸如针灸理法方穴术辨治理念、六阴经有原论、八脉交会统一论等,并创立了在临床上所特有的“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八穴镇痛法”等,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经络归经辨证,依据经脉循行,将病候归经辨证,据证立补泻、温清、升降六法,依法定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确立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的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曾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十四经穴点穴法”获卫生部科技乙等奖,参与的“经络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医主要论著:
代表论著:《难经概述》、《难经语释》、《中国针灸学概要》、《针灸精义》、《简明针灸学》(主编)、《中国针灸学》(主编)等。发表了《八会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有关‘五腧’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人才培养:
截至2011年11月,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中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程莘农的学生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巴西、美国、英国等106个国家的人。学生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才教授。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处方用名: 夏枯草 夏枯花。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俞景耀/提供文章。 -
颈椎病治疗手段与方案
颈椎病治疗手段与方案一、西医疗法:1、药物治疗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一定副作用。2、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病情较急 -
中国豆腐
中国豆腐它可以是宴席珍肴,却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豆腐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经过日久天长的代代流传,加之各个地区不同水土条件的造就,豆腐已有了千百种吃法,无论你是何种口味,在中国,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豆腐吃法……《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评价豆腐:在蛋白质的世界里,在提供蛋白质上,大豆食品是一种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这相当完美。国人用一块小小的豆腐,却能做出酸甜苦辣不同味道! -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吴茱萸汤方药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