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形意拳
2019-11-20武术文化 1851人已围观
简介形意拳形意拳,中国内家拳术之一,又称行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明显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形意拳的风格就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
形意拳
形意拳,中国内家拳术之一,又称行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 ,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明显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形意拳的风格就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李洛能所创建的形意拳,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五行拳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别为劈拳(金)、钻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横拳(土);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2011年5月23日,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形意拳起源于心意拳,演变成型于山西太谷,由李洛能演变创新而来。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莫测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鸟台、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山西一些地区有以“站丹田”(站丹田、射丹田者,山西戴式心意拳也)、“六合式”为基本桩法的。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五行相克)、杂式锤、金刚八式、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五行连贯、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六合、连环、三才等命名。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术内容有所不同外,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带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流传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心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现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从山西戴氏心意拳发展出来的。
形意拳拳术特点
形意拳具有以下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吞象容)、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形意拳包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训练。第1步功夫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为技术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这称为“明劲功夫”。第2步要练“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可见,形意拳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锻炼。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郑祖杰,男,1977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习练传统武术,1998年拜国际咏春拳大师郑忠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咏春拳。曾先后参加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及电影《咏春小龙》的拍摄,在剧中出演功夫演员角色,并担任咏春拳功夫动作指导及主演陈国坤(李小龙扮演者)的咏春拳动作替身。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特聘教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咏春拳第八代“指”字辈传承人。 -
自然门万士震
自然门万士震万士震先生(1930——2018),湖北鄂州葛店人。武林泰斗、著名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之长子,万氏伤科武医学继承人,万籁声自然门武术传承人。万士震原名万慕选,1930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鄂州葛店,抗战期间与父万籁声天各一方,随母亲陈彩蓉长大,1979年11月考入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参军。服役期间表现突出,先后在四野后勤军械部政治部宣传科、中南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武汉军区干部轮训大队任教、步兵第八预备师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先生少壮考入军大任参谋、教导员,后转业到地方,1958年复转回汉 -
形意拳
形意拳形意拳,中国内家拳术之一,又称行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明显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形意拳的风格就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 -
升麻[草本植物中药名]
升麻[草本植物中药名] 华夏宝典之中医学中之解表药,药用: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升麻或关升麻的根茎。 处方用名: 升麻 绿升麻 炙升麻。 性味与归经: 甘、辛,微寒。入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临床应用: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一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有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