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
2019-11-20民俗文化 4148人已围观
简介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每年农历四月到六月,是压榨油菜籽油的时候,老油榨坊整修一新,茶油或菜籽油的浓郁香味飘散,传承了几十代的手工古法作坊又开始运作如初。古法的操作方法:炒、磨、碾、蒸、踩、撞,这是压榨的古老手工制油方法,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乡里人称榨油为“打油”,到了打油的时候,农户们挑着脱粒后的菜籽或茶籽果来到油榨,交给打油的师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
每年农历四月到六月,是压榨油菜籽油的时候,老油榨坊整修一新,茶油或菜籽油的浓郁香味飘散,传承了几十代的手工古法作坊又开始运作如初。
古法的操作方法:炒、磨、碾、蒸、踩、撞,这是压榨的古老手工制油方法,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乡里人称榨油为“打油”,到了打油的时候,农户们挑着脱粒后的菜籽或茶籽果来到油榨,交给打油的师傅们,油榨坊里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
山茶果山茶油,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采摘茶果,11月晾晒脱壳,12月份就可以销售茶籽或收购茶籽,来年一二月份榨油,所以通常山茶油是季节性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山茶果山茶籽小批量的不好储存,储存不良的山茶果山茶籽的出油率会降低,所以人们一般就每年3月份前把茶籽都榨成毛油,而毛油就可存放的时间长些。
【古法手工榨油方法如下】
榨油的第一道工序是炒籽。炒籽的锅和一般的锅不太一样,斜着安在灶台上,这是为了方便散热和翻动。炒菜籽需要师傅不停翻动,并随时掌控火候。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车师傅捏起一把菜籽碾开在灶台上,凭菜籽芯的颜色来判断起锅的时候。热乎乎的菜籽起锅了,马上转移阵地,这个小小的石磨,是专为碾菜籽而定制的。
不同于油茶籽,烘干后可以直接倒入碾槽,菜籽圆滑细小,必须把每粒菜籽磨成不规则形状,叫“不出整籽”。圆圆的木盆底下连着磨口,均匀使力,菜籽自然下滑,重点是石磨高低左右要平,师傅调整了好几次,才顺利开磨。
古法榨油的每一项工序都带着温度,磨好的菜籽趁热又赶紧倒入碾槽。这里的碾轮高达1.5米,还是个独轮,能拉动它的必须是位大力士。
牛拉动碾轮,一圈圈地转着,一根木条卡在碾轮上,把黏在轮子上的菜籽刮下。榨油用工具从大处到小处,处处都经过研究衡量,不断改进,长年的劳作实践下来,几乎没有一处是无用的设计,也没有一处会对参与劳动的人和物有所妨碍。
菜籽碾完了,就要上锅蒸。在蒸之前,还要先过一遍筛,确保菜籽粉末均匀。灶里火势正好,开始蒸坯了。蒸粉用的蒸锅是专用的,外形如蜂筒,将碾好的菜籽粉俗称叫“坯”倒入其中,让粉末充分吸收水汽,蒸熟蒸粘,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全凭经验。
接下来就是最考验师傅技巧的环节了——包饼。包饼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腰力、臂力,还要有相当的巧力、准力,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全部由包饼的师傅掌握。
俗话是这样说的:一坯二碾,三包四打。包枯也要包得好,不包平就不出油,油就藏在里面。就要踩得四周一样平,要踩平,中间不能藏芯。
包好的坯饼,叠放在一起,就可以统一运到榨槽里撞油了,这是榨油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榨槽,重超千斤,用一根或两根大硬木如柞木或樟木凿空制成,横摆在榨油坊的显要位置。将胚饼竖着放进榨槽里,槽内右侧装上两排木楔,师傅们调整好桩头位置,就可以开榨了。
开榨时,掌锤的师傅,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油锤,对准油槽中的“进桩”用力撞去,沉闷的撞击声,成了一种师傅们熟谙于心的韵律,起步退步,拖后进击,油饼的稻草闪闪发亮,油槽里金黄的清油如暴雨般喷洒而出。
三个人都要同时着力,拉绳的人要拉得好,后面掌尾的人要掌握方向,要(往上)打就往那边打,要(往下)打就过来一脚,这就是民间的人文古迹。
菜油味美养生,浑身是宝,榨完油后的菜枯,也有很多用处。菜枯不论施肥什么东西(都好),(比如)给稻谷施肥。打经济算盘,就愿施(化学)肥料,按质量来说,就愿放菜枯。(放菜枯)的谷子又黄亮,又开胀,谷子又饱满。还有一些你们知道的,现在瓜棚里种的西瓜为什么不好吃,为什么淡味,就是没用菜枯,完全靠化学肥料。
三四十分钟的撞油结束后,师傅们开始卸下油饼,在茶油制作中这就是全部工序完成了,但是菜油和茶油的程序有很大区别,师傅们说接下来还要复枯。
打复枯就是重新再打一次,到榨里再撞一次,包一次,碾一次。等于油没打干,毕竟是人工(打的)。如果打油时有没有碾到的,(打复枯时)再进行第二次碾,第二次碾了以后再上去打,那么里面的油就全干了。
菜油要打两次,一天就是打一榨油,就是打三百多斤籽。碾碎油饼,过筛,上蒸,包饼,撞油,相当于于重复所有榨油程序。撞油声又开始响起,和机械化的作坊比较起来,手工作坊费时费力,考验手艺,确实不易。现在用榨油机就是人轻松一点,(手工)一日又要备籽又要炒籽又要磨籽又要来碾,这样就要(累)一点。现在人都是图轻快,实际上油就是这种油好。
古法榨油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古法榨出的菜油色泽油亮、香味浓郁,口感绵香四溢,这也是古法压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一间小小的油榨坊,延续的不仅是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他们生存的经验,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本文图片由著名摄影师黄恒日提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茶叶养生
茶叶养生茶的营养成分与功效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所列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目前已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约为九十二种,茶树的各器官中曾经发现约三十三种。已知只有二十五种左右,是一般生命 -
绿茶主要品种[中华茶宝典]
绿茶主要品种[中华茶宝典]绿茶品种繁多,堪称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品种的中华茶宝典,主要品种有:英山云雾茶;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湄潭翠芽;兰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中岳仙茶;剑叶;马边云雾茶;日照绿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狗脑贡茶;云雾毛尖;曾侯银剑;大悟绿茶;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峨眉春语;汉家刘氏茶;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黎平雀舌;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 -
紫苏【草本中药名】
紫苏【草本中药名】有很高的药食同用养疗价值。紫苏的籽、叶、根、茎都有不同医疗效果,紫苏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等功效。紫苏【药用】发散风寒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处方用名: 苏叶 紫苏叶 紫苏。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状。紫苏内拥有特有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可作药用、食用、油用,作香料用等,紫苏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 -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