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薄 荷[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7-31中医文化 1125人已围观
简介薄 荷[草本植物中药名] 华夏宝典之传统中药学: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恶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薄 荷(附:野薄荷)薄荷、药食同源,[华夏宝典之一发散风热中药名] 药用:唇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 处方用名: 薄荷 薄荷叶 苏薄荷。性味与归经: 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薄 荷[草本植物中药名]
华夏宝典之传统中药学: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恶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风热所致的咳嗽,以及麻疹不透或疮疡初起具有表症者,也可选用。
薄 荷(附:野薄荷)
薄荷、药食同源,[华夏宝典之一发散风热中药名]
药用:唇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
处方用名: 薄荷 薄荷叶 苏薄荷。
性味与归经: 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有发汗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症、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合应用;如果风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苏、羌活等同用。
2.用于咽喉红肿疼痛﹣﹣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著,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作用,常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3.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皮肤瘙痒﹣﹣薄荷轻清凉散,能助麻疹透发,又有祛风止痒作用,对于风热外束肌表,麻疹不透,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临床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俞景耀医生/提供】
此外,本品又稍具疏肝解郁之功,可配合柴胡、白芍等品,用于肝气郁滞所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
本品含挥发油,用于解表透疹、散风利咽,宜后下;如用于疏肝解郁,则不必后下,可以同煎。
【附药】 野薄荷:草药名"见肿消",上海郊区普遍野生。可用于肾炎、水肿,常配合葫芦壳、合子草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薄荷汤(《普济方》):薄荷叶、牛蒡、甘菊花、甘草,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
现代临床试验报道:
成分:薄荷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还有醋酸薄荷酯及其他萜烯类化合物。
药理:薄荷油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能使感觉麻痹,故外用有止痛、止痒作用。
薄荷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在试管内有完全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体外试验亦有显
著的抗菌作用。
植物形态特征
薄 荷又名南薄荷、土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60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牙齿状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管状钟形,花冠淡紫;雄蕊4,花丝无毛,花药卵圆形,花柱略超出雄蕊,花盘平顶;小坚果卵珠形,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薄荷喜阳,略耐阴对土壤要求不高,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多分布于山野湿地河旁,最高可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生长。
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 茎: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
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稀长圆形,长3-5(7)厘米,宽0.8-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约5-6对,与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显著,上面绿色;沿脉上密生余部疏生微柔毛,或除脉外余部近于无毛,上面淡绿色,通常沿脉上密生微柔毛;叶柄长2-10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和果实: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毫米,具梗或无梗,具梗时梗可长达3毫米,被微柔毛;花梗纤细,长2.5毫米,被微柔毛或近于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约2.5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无毛,10脉,不明显,萼齿5,狭三角状钻形,先端长锐尖,长1毫米。花冠淡紫,长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较大,其余3裂片近等大,长圆形,先端钝。雄蕊4,前对较长,长约5毫米,均伸出于花冠之外,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小坚果卵珠形,黄褐色,具小腺窝
分布范围
薄荷分布较广,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热带亚洲,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北美洲地区。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薄荷的原产范围: 世界分布为西伯利亚中部及东部地区至中国、日本、北美洲地区,现在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苏联远东地区,中国,朝鲜,日本及北美洲地区 。
中国分布:薄荷在中国南北各地分布广泛,在福建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湖北省,广东省,安徽省,四川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均有分布。
薄荷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等病症。薄荷也是一种具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薄荷植株常用作景观绿化植物,亦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中药巧配对增疗效,对药是中医临床使用两对或三对中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的处方,“三味药组”是指在中医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采用相互为用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将具有特殊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留良用弘、增效减毒、安全获益等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 -
青城派武术
青城派武术青城派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相传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然而其“诀中诀”久已不传,故修持者通常难以把握见验。青城派分三大支系,道家武术讲轻灵飘逸,舒展大方,佛家讲小手连环,轻步行走,侠家讲擅长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作战, -
剑仙王显斋
剑仙王显斋王显斋(1849-1965)为万籁声老师的老师之一,传授“千八躜”等道功。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记载:王显斋,奇士也,隐于京师,凡十有余年,人莫不知。先生博通今古,天资优异,所见辄善奇术,即百工杂技之流,过目无不通者。而尤精于数法,上朔天文地理,下稽诸子百家,莫不了如指掌。先生有安邦之材,嫉世不士,委曲于古刹兰若中,常吭声言曰:大丈夫得志则行于天下,不得志则独善其身。据《天水武术》记载:王维,字显斋,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利桥乡人。16岁投师道士学气功,练武术,学文化,背诵道家经书。为 -
武夷岩茶起源
武夷岩茶起源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