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望江南[草本灌木中药名]
2024-12-15中医文化 3215人已围观
简介望江南[草本灌木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润下药,豆科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望江南的种子。 【处方用名】 望江南。 别名:羊角豆、野扁豆、望江南决明、蛇灭门。 【性味】 苦,平。 【功效】 通便,解毒。【临床应用】 用于便秘,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及食滞腹泻等症﹣﹣望江南有健胃、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及食滞腹泻、泄泻不畅等症。俞景耀中医师/提供
望江南[草本灌木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润下药,豆科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望江南的种子。
【处方用名】 望江南。 别名:羊角豆、野扁豆、望江南决明、蛇灭门。
【性味】 苦,平。
【功效】 通便,解毒。
【临床应用】 用于便秘,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及食滞腹泻等症﹣﹣望江南有健胃、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及食滞腹泻、泄泻不畅等症。
可单用本品五钱至一两,炒微黄,打碎,煎服。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毒蛇咬伤。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望江南别名为羊角豆、野扁豆、望江南决明、蛇灭门。望江南的新鲜茎叶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用治毒蛇咬伤,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一般用鲜茎叶一两至二两,煎服,或洗净后捣汁、开水冲服。外用可取鲜茎叶适量,洗净捣烂,敷伤口周围。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崆峒派武术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崆峒派武术并 -
孟村八极拳[中华传统武术]
孟村八极拳[中华传统武术]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创地为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八极拳发展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已传承十四代。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沧州市孟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 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村后,传罗疃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 -
麻黄[植物草本中药名]
麻黄[植物草本中药名] 麻黄,草本中药名称。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为中药中发散风寒药。 功能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解表药。本品有促进发汗、平喘、止咳、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兴奋中枢、利尿、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多种药理作用。[华夏宝典/编辑部] -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凉血药,犀科动物犀牛的角。 处方用名: 犀角粉 乌犀尖。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温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谚澹语、惊厥抽搐等症﹣﹣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和黄连、黄芩、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