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青城派掌门人
2019-11-20武术文化 4121人已围观
简介青城派掌门人青城派现任掌门人刘绥滨,道号信玄,被余国雄宗师授权为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国际武术比赛冠军,现为四川省武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世界武林联盟中国总会副会长,2008年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人物简介:刘绥滨,出生于东北,长于四川都江堰市人,泸州纳溪武林高手,名老中医余国雄(已故)的高徒,系青城武术馆长,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道名信玄,四川省都江堰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青城武术研究会会长、四川
青城派掌门人
青城派现任掌门人刘绥滨,道号信玄,被余国雄宗师授权为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国际武术比赛冠军,现为四川省武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世界武林联盟中国总会副会长,2008年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
人物简介:刘绥滨,出生于东北,长于四川都江堰市人,泸州纳溪武林高手,名老中医余国雄(已故)的高徒,系青城武术馆长,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道名信玄,四川省都江堰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青城武术研究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交流中心研究员、澳门国际传统武术搏击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武术七段、国际养生旅游研究院顾问、国际养生协会副主席。
曾六次获得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国际及世界武术比赛冠亚军。先后被评定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2010中国十佳武术人物、2008/2009/2010年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2009年第十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评选中,刘绥滨荣获“中华武艺奖”,成为亚洲和中国大陆唯一的获奖代表。
执教国内多家大学CEO、MBA、EMBA、董事长班、商界领袖班等养生课程,教授政府官员及企业家养生课程。以快乐学武术,休闲练养生的教学方法,不讲高深理论,但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学员感受到道家文化、武术养生的魅力,以达到养生修心的效果。目前学员遍及全球30余个国家。全球400余家媒体上万次报道。
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大赛擂主、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银奖、国际武术比赛冠军。以他为代表的青城派武功,2003年载入目前国内武术界最高级别的《中华武术展现工程》;2004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都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上,刘绥滨被授予"特别成就奖"。
出版书籍:《中华绝技——青城武术》、《青城太极养生》(中英文对照,书带盘);光碟《中华武术展现工程——青城武术系列》、《青城太极十八式》(中英文对照)等10套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文章上百篇。
武术历程:习武21年,自2008年10月起先后在四川卫视、成都电视台、华西都市报、中国电视吉尼斯等单位表演劈空拳绝技,可在一米开外打灭9支蜡烛,而且能做到前面不灭,先灭中间,中间不灭先灭后面,代表了国内劈空拳最高水平,表现出深厚的内家功底(未经考证)。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235.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 -
青城武术功法
青城武术功法青城功法虽采南派阴阳双修法,但仅限于上乘双修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千里神交,万里心通”。相传青城丈人说:“采补之道,非房中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则我命亦不不坏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引自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这种双修法实际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 -
金花捷报
金花捷报(中药秋葵)学名是黄蜀葵,我们福州这边也叫它金花捷报。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或过之,掌状分裂,有5~9狭长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有齿牙;叶柄长6~18厘米。花单生叶腋和枝端,成近总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4~5片,长约25毫米,宽5~10毫米 -
通背拳【传统武术拳种】
通背拳【传统武术拳种】通背拳又称通臂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在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此拳势无定势,行无定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刚柔、虚实、快慢、阴阳相互制约、相互转变。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北派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