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饮食文化 >
榴莲壳煲汤大补身体
2021-10-29饮食文化 4268人已围观
简介榴莲壳煲汤大补身体榴莲有特殊的气味,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认为其臭如猫屎,有的人认为香气馥郁。榴莲的这种气味有开胃、促进食欲之功效,其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它的营养
榴莲壳煲汤大补身体
榴莲有特殊的气味,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认为其臭如猫屎,有的人认为香气馥郁。榴莲的这种气味有开胃、促进食欲之功效,其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它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却是很多蔬果都不具备的。榴莲是一种很矛盾的水果,有的地方既把它视为宗教崇拜的供果,又因为刺鼻的气味而禁止带入公共场所。榴莲大如足球,外皮粗糙不平,汁液是浅黄色,气味奇臭无比而口感却细腻香甜。但就是这样的水果却被称为;果中之王;,因为它营养含量极为丰富。但是很多外国人无法忍受他的气味,还没品尝就把它扔出窗外。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熬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年轻人都会出现气虚、体乏、精力不支的现象,那么这款榴莲壳鸡汤就是最佳的选择。
榴莲壳可以补阳补气,我们这里用的是白色的瓤部,如果是肿瘤病人,可以直接把外面带刺的硬壳放入锅内一起煮,能够很好的抗癌消肿。
另外带刺的硬壳直接煮水用来熏洗患处,对于一些常见的皮肤病比如老年性瘙痒等,有很好的疗效。榴莲子补肾填精;;芪多归少力最雄;,所以补气的黄芪和补血的当归比例为2:1;鸡的营养人尽皆知,就不详述了。本汤可以健脾暖胃,有效的改善痛经、房事时阴道干燥、便秘、肾虚腰酸,健忘疲倦等身体现象。
坐月子的妇女、哺乳的妇女、面色萎黄的女子、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放血疗法后的病人、脑力消耗大的人、经常要顶着大太阳在外面跑的销售员、办公室的白领都可以时不时的喝一喝。
榴莲炖鸡
榴莲50克,鸡1只,姜片10克,核桃仁、红枣各50克。先将鸡清理干净并去皮,放入沸水中,稍煮,斩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榴莲去嫩皮,留下大块的外皮。取果肉,把外皮切小。把鸡块、核桃仁、枣、榴莲皮与榴莲肉一同放人锅内滚开水中,加入姜片,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入精盐、少量味精调味即可。此汤具补血益气、滋润养阴等功效,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饮用,秋冬吃最适宜。
榴莲芯煲鲫鱼汤
榴莲芯5—6个,鲫鱼2条,生姜3片。榴莲芯洗净,鲫鱼宰杀后清理干净,慢火煎至两边微黄。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适量,用大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至2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此汤清润而不滋腻,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
榴莲壳煲汤的原料为:
榴莲壳(为硬壳内白色的瓤部)适量、榴莲子若干、土鸡一只、黄芪20g、当归10g、花椒大茴葱花姜丝等。
榴莲一只,可以先吃里面的果肉部分,讨厌这个味道的可以看别人吃,自己喝汤即可,此汤绝无榴莲的怪味,却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做汤的时候,一次用半只榴莲壳即可。把里面的白瓤用刀切下,成丁状,备用。
榴莲籽是好东西,千万不要丢弃,味道很好。
把土鸡切成块状,这是乌脚鸡。黄芪20g 当归10g,当归要用当归片,别买成当归尾了,效果是不一样的。花椒大料备齐,锅内放油,先将它们丢入锅中炒香后,再把鸡块放进去翻炒,然后把炒好的鸡块放入旁边的煲中,煲要提前放入清水、榴莲壳、榴莲籽、黄芪、当归,开火煮上。
开始不要放盐,待半小时后即将起锅时,放入适量的盐,再稍微炖一会儿,就可以喝了,此汤鲜美可口,香浓嫩滑,有兴趣的朋友快点尝试一下吧。
适宜人群
榴莲适宜偏寒者食用。病后及女性产后宜用之来补养身体。每天不超过100克。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茶俗【各朝代茶俗】
茶俗【各朝代茶俗】泡茶、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各个区域都有所不同。唐代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 -
清热药[中药学] 第三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中药学] 第三章 清 热 药, 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应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症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 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 处方用名: 谷精草 谷精珠 移星草。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目疾、肿痛羞明、翳膜遮晴等症﹣﹣谷精草善于散风热,功能退翳膜,为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晴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历史记载一: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
点击排行
